网络消费网 >  mp3 > > 正文
什么是手机处理器 华为的海思处理器算是国产的吗?
时间:2020-10-09 14:40:24

华为海思的麒麟处理器当然算是国产的!其实我更喜欢使用自研这个词,麒麟处理器是华为自研的处理器。目前世界上能够研发手机处理器而且还不错的企业不多,包括华为海思的麒麟、高通的骁龙、苹果的A系列、三星的猎户座、联发科的天玑。如果华为麒麟处理器都不是自研的话,那么这些都不是自研的了。

什么是手机处理器

说起手机处理器,一般很容易联想到电脑处理器,其实手机处理器和电脑处理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电脑处理器,一般单指CPU,负责逻辑运算部分的芯片,像其他显卡、声卡、网卡等都是独立存在的。

但是手机处理器就不一样了,手机因为大小的限制,因此不能像电脑一样,独立放置各种芯片,而是需要集成到一块芯片上,即手机处理器,也称为SOC芯片(系统级芯片)。

在SOC芯片上,需要集成的芯片包括:负责逻辑运算的CPU、负责图像处理的GPU、负责算法的NPU、负责数字信号处理的DSP、负责通讯的基带芯片,还有内存芯片、闪存芯片、WiFi芯片、蓝牙芯片、定位芯片等等。手机soc芯片,可以说是人类能够制造出集成度最高的芯片了。其实能把众多芯片集成到一块芯片上,而且还性能不错,已经是核心技术了,要不然也不会只有仅仅几家能设计出有竞争力的soc芯片来。

麒麟处理器不是国产的通常的一个说法就是,麒麟处理器是采用了ARM架构。那么麒麟和ARM是什么关系了?ARM其实就是手机处理器里面的CPU了。ARM架构作为专门为移动端芯片设计,性能优越。除了华为海思的麒麟,其他高通的骁龙、苹果的A系列、三星的猎户座、联发科的天玑都采用了ARM架构。

这些大厂为什么不独立研发一种架构出来呢?因为没有必要,而且也没那么容易,技术成本和推广成本都会很高。ARM架构在几十年间能够在众多架构中脱颖而出,独霸移动端,可以说是最适合移动端的架构了。

另外华为已经拥有了ARM v8构架的永久授权,目前ARM v8架构是属于主流的架构了,永久授权代表着华为并不惧怕ARM公司取消授权。

芯片行业分类

另外一个跟麒麟芯片有关的就是台积电停止代工麒麟芯片了。

芯片的生产环节主要有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和芯片封测。由于芯片生产制作由于极高的难度,根据芯片的制作流程,可以将芯片厂商分为三类:

IDE模式厂商。全称 Integrated Device Manufacturer,集芯片设计、制造、封测于一身。这类企业主要有英特尔、三星和德州仪器。

Fabless模式厂商。无晶圆设计商。只是专注于芯片设计,不进行芯片的制造和封测。这类企业主要有华为海思、苹果、联发科、高通、展讯、中兴微电子。

Foundry模式厂商。代工厂模式,晶圆代工厂商。指专门负责生产、制造芯片的厂家,比如中芯国际。这类企业实力最强的就是我国台湾的台积电,已经实现了量产5nm芯片,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就占据51.5%的份额。

像苹果、高通都是专注于芯片设计,并不进行芯片制造,也是由台积电进行代工,但是没人会否认他们的设计的芯片不属于他们。同理,华为海思也一样。台积电停止代工华为,说明我国在芯片行业中,芯片制造是一个薄弱点,其中最大的难点的就是芯片制造所需要的光刻机。

半导体是全球化最彻底的产业

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华为要做一道菜,除了自己设计菜谱,做菜用的锅碗瓢盆、煤气灶、煤气、各种调料等,都要自己做,实际上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半导体产业本身就是全球化最彻底的产业,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全产业链国产化。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半导体产业不进行国产化,因为国产化和全球化两个并不冲突。进行国产化的意义,一是满足应急需要,生存是第一位,二是只有通过国产化,打破它们的垄断格局,西方才会放松出口控制,全球化时代才能来到,三是通过国产化过程,技术与产品水平的明显提升,提升自身竞争力,这也是产业升级的本意。

结束语

以上是小黄通过麒麟和ARM的关系、台积电停止代工华为两个比较有争议的事来分析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是不是国产,以及说明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必要性和意义。喜欢的可以点个赞关注一下。

关键词: 华为 海思麒麟处理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网络消费网的作品,版权均属网络消费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网络消费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网络消费网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热文

网站首页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 2000-2020 www.sosol.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网络消费网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京ICP备2022016840号-15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